师资队伍
 

张文辉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9-20     

     

  张文辉,男195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森林植物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岐山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3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森林植物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9月-1997年8月在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植物系植物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9月-2004年4月在瑞典农业大学景观规划系,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从事合作研究工作。现任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第四届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常务理事,树木学分会理事;《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2001年获陕西省“三五”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012年获陕西省高校资源共享型精品课程《树木学》(负责人),2014年获陕西省《森林植物学教学团队学》(负责人)。

  一、研究方向及简介

  1.植物种群生态与森林定向培育研究:重点研究栎类(栓皮栎、麻栎、辽东栎)、油松、刺槐、沙棘种群动态、生殖生态;森林近自然经营,林分结构调整,森林恢复和定向培育技术研究,为西部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林行业专项,陕西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陕西省科统筹创新项目等支持。

  2.濒危植物种群生态与恢复技术研究:研究典型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秦岭冷山、独叶草、裂叶沙参等种群生态与恢复技术;人工促进天然种群生长、繁殖、群落恢复技术;种苗培育及人工种群培育技术,为濒危植物种群恢复、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依据。研究得到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创新项目,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等支持。

  3.园林植物及其生理生态研究:研究陕西栎属植物、瑞典能源柳、速生柳以及乡土园林植物的分类分布,引种驯化,耐盐、耐旱机理;速生柳及乡土植物净化土壤水质技术;野生观赏植物评价、驯化、栽培和快繁技术;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等,为乡土景观植物保护利用和城市绿化美化提供依据。该研究得到中科院西部行动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陕西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技术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重点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

  二、人才培养

  本科生课程:植物资源学、森林植物学、树木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

  研究生课程:种群生态学、动植物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天然林保护理论与实践、植物分类学等。

  三、主要学术成果

  1.在森林定向培育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中,提出了油松林、栎林近自然经营技术体系,包括在生态防护效益提升基础上培育大直径木材目标树培育目标高度目标直径、目标林相、速生期、成熟期、抚育间隔期等关键技术参数和评价技术体系;促进林木生长、林地更新、物种多样性和林地水肥改善的技术;栎类油松林抚育间伐剩余物利用技术。该技术在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大面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经济、生态效益;在黄土高原黄桥林区建立了国家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成为陕西省和西北省地区森林经营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平台;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7篇,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专利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梁希奖3项。

  2. 在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中:针对中国特有典型濒危植物独叶草、秦岭冷杉、太白红杉、裂叶沙参种群现状,分析其致危因素、濒危机理,天然种群恢复,人工种群关键问题,阐明了“严酷生境致危”、“生活史脆弱环节累加”、“有性与无性生殖互补”、“种群间竞争与互惠关系平衡”等濒危机理;应用时间序列、生命表、生殖力表、Leslie矩阵,客观预测了衰退种群数量;提出了独叶草“小生境”移植,秦岭冷杉和太白红杉“生境改善”等天然种群人工促进恢复技术体系;濒危植物人工繁殖和人工种群培育技术体系,在秦岭林区建立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示范林,出版专著2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研究论文45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3.在园林植物研究中:对瑞典能源柳引种、栽培及耐盐、耐旱、耐重金属和园林特性研究,并以此为对照,选育8个速生抗逆乡土柳树无性系,将其应用于水质土壤净化和城乡绿化,在陕西、天津、山东建立示范林;通过室内外抗逆胁迫实验,选育出沙枣、黄荆条、杠柳、叶底珠等6个具有观赏性的耐盐耐旱植物;在对栎属植物分类分布研究中,采用经典的形态地理学方法,发现并发表栎属植物3个新种3个新变种,澄清多个分类分布上问题,为城乡绿化美化提供材料。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6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鉴定省级科研成果2项。

  四、代表性论著成果

  学术著作6部,全国统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余篇,获批国家专利4项,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代表性成果有:

  1.获奖成果

  1)典型濒危植物种群生态与保护恢复技术研究,2016.1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证书号:2015-010-R1。

  2)栓皮栎优良遗传资源选择与天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证书号06-2-067-R1。

  2.专利

  1)一种栓皮栎幼苗的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289748.9,完成人:张文辉、周建云等。

  2)一种以保护性整地方式栽培瑞典能源柳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149701.3 ,完成人:张文辉,何景峰等。

  3.著作

  1)张文辉、周建云、何景峰等,栓皮栎种群生态与森林定向培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张文辉、周建云等,秦岭濒危植物种群生态及保育技术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4.论文(通讯或第一作者)

  1)黄财智,张文辉,李罡等. 2016.间伐强度对黄桥林区辽东栎林结实规律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7(11):3413-3419.

  2)余碧云,张文辉,胡晓静等. 2015.栓皮栎地上部分构型及生物量分配[J]. 应用生态学报, (26)8:2265-2272.

  3)申家朋,张文辉,李彦华等. 2015.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J]. 林业科学, 51(04):1-7.

  4)QiQiangGuo, WenHui Zhang*, HuiE Li. 2014.Comparis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in Sophoramoorcroftiana and Caraganamaximovicziana under water stress. J Arid Land. 6(5): 637-645

  5)Yaoqin-Xue, Wenhui-Zhang,Chuang-Ma,et al.2014 ,Relative importance of various regeneration recruits in different recovery stages of Quercusvariabilis forest after selective logging. Forest Systems , 23(2): 199-208

  6)Chuang Ma, Wenhui Zhang,Jianyun Zhou, et al.2014.Fine root architecture, morphology, and biomass response to cutting in a Chinese cork oak (QuercusvariabilisBlume) forest.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4) 38: 668-675

  7)张文辉,刘国彬.2007.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林业科学,43 (1):102-106

  8)张文辉,王延平,康永祥等.2004.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关系,生态学报,24(1):41-46

  9)张文辉,段宝利, 周建云等.2004.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叶片水分关系和保护酶活性对干旱胁迫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28(4):483-490

  10)张文辉,祖元刚,刘国彬.2002.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生态学报,22(9):1512-1520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编:712100

  联系电话:

  Email:839951676@qq.com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学院地址: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230   传真:029-87082216   

主管领导:李谱华   管理员:杨士同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微信平台“林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