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虚拟仿真» 中心概况»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建成的人工降雨大厅。该大厅是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侵蚀试验降雨大厅,地面由不同小流域地形模型形成各种地形地貌,可模拟从小雨到暴雨不同强度的降雨,与自然降雨非常相似,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地形地貌的形成提供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条件。

1999年,学校为了实现资源深度融合与共享、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将我校林学院野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进行了整合,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心秦岭火地塘教学实习基地的“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被科技部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以此为契机,中心着重进行了“陕西秦岭生态系统模拟实验室”、“陕西秦岭植物标本室”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标本室共收集植物标本1400余种。

2005年,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科普宣传需要,学校对原有的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建设,增建了土壤馆、动物馆和农史馆,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其中收集有来自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份,植物模式标本300余份,植物照片3万余张,国内外各种昆虫标本120多万号,并对部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学生可通过标本、图片、光电模型、幻影成像、触摸屏电脑、三维动画演示等现代化设备全方位学习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同年,中心自主研发了造林规划设计CAD软件,以Mapinfor和VB为平台开发了“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05SR09760)。

2010年,建成并开通了多种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网上选课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同年,建成了“生态仿真优化实验室”, 在基于仿真优化的森林和自然资源管理软件OptiFor平台上,开发了森林经营与决策支持系统,可进行森林生长仿真预测模型和森林经营规划优化模型的开发与集成。

2011年,开发了“校园植物识别系统”。同年,建成了“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2012年,建设了“秦岭林区主要森林植物识别图库”和“秦岭林区主要动物资源图库”。同年,建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工厂”,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

2013年,建成了“数字林业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被认定为“陕西省森林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年,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和我校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合已有资源,以森林培育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植物学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为支撑,依托“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验室”、“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 、 “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工厂”、“数字林业实验室”、“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生态仿真优化实验室”、“植物动物馆、昆虫馆”、“人工降雨大厅”、“实验教学网上选课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平台,组建了“森林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 • 陕西 • 杨凌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总访问量: